“福”文化不断出圈 助力福建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 福建日报
  • 2022-10-20 08:12:19

“福星高照 福佑中华”“福往福来 福建来见”“虎年福见”……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我省拥有丰富的“福”文化资源。近年来,“福”文化不断出圈,成为我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久前,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福”文化产业化转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各部门要着力推动开发“福文创”、推动发展“福工艺”、鼓励创作“福文艺”、推动拓展“福之味”、深入打造“福文旅”,支持各地积极培育创建“福”文化创意转化中心,培育一批“福”文化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村镇,建设一批“福”文化体验示范空间。

省委高度重视“福”文化宣传推广,提出要打响福建“福”文化品牌,以“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福建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纵观八闽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从广播到荧屏……“福”文化宣传推广内容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省上下形成了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发展“福”文化的浓厚氛围和广泛共识。“逛福山、游福水、听福戏、拍福照、购福礼、开福运、玩福潮”……广大市民游客无需远行就能收获满满的“福”气与幸福感。

文旅经济是我省要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的“四大经济”之一。发展“福”文化产业,为赋能文旅经济提供了新渠道。

开发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我省各地旅游部门持续推出“福往福来 福建来见”“遇见福建 有福相见”等“福”文化旅游线路,并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发放20220张全省通用的实名制电子惠民卡——“福游卡”。持卡游客2022年内游览省内所有5A级旅游景区、重点4A级景区、部分温泉景区均可享受门票优惠。

建设“福”文化主题产业园。三明泰宁、宁德屏南等地“福”文化馆先后挂牌,福州打造“福”文化主题旅游街区,漳州推进“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16个,龙岩古田五龙村打造“福村五龙”文创IP品牌,推动“福”文化与旅游业、农业、制造业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培育“福”文化文创产品。“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4548件“福潮”“福艺”“福景”三个类别“福”文化文创作品参加评选,16件“福景·景观美学设计”优秀参赛作品在各地城乡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建设中推广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全方位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坚持艺术为民,文艺创作铸“高原”塑“高峰”。莆仙戏《踏伞行》摘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芗剧《保婴记》、高甲戏《大稻埕》、闽剧《生命》分别获得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闽剧《双蝶扇》、芗剧《谷文昌》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年度重点扶持剧目,我省作品入选该工程的次数和剧目数为全国最多。

坚持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全省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全省建成公共图书馆96家、文化馆97家;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持续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三明万寿岩遗址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泉州永春苦寨坑窑址跻身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福州闽侯昙石山遗址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坚持文化遗产亲民,着力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我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联合国非遗项目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45项,世界遗产数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革命文物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郭斌)

关键词: 福建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以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设一批福文化体验示范空间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打响福建福文化品牌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