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教育体系”雏形出现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 中国教育报
  • 2020-12-28 08:36:06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基础教育战线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集中展示了基础教育领域广大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线作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基础教育领域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开创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育人模式,创造了“史上最大互联网教学实验”的教育奇迹。疫情暴发后,教育部迅速建设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的优质教学资源,迅速建成门类齐全、丰富多样、全域覆盖、可供个性化选择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据统计,全国共开发遴选了1350项优秀专题教育资源、8000多节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1135节“空中课堂”直播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切实保证了全国1.8亿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需求。

点评: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取得积极效能,让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潜能正在逐步释放。当然,居家学习并不能完全代替正常的课堂教学,对线上教育规律和特点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云教育体系”雏形的出现,教育的未来已来。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落实

7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推动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合力,扎实深入、持久生动地落实立德树人。同时,《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少年儿童“六一”国际儿童节寄语的通知》《关于开展2020年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保障性。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强调“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2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交流总结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做法,谋划“十四五”时期德育工作改革发展,切实推动基础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点评: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为指导原则,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大力推进学生德育工作,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接下来,如何科学把握德育规律,探索德育一体化路径,将是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回答的“必选题”。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再创新高

一是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公益普及普惠发展。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依法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全国已完成配套园整改1.95万所,新增普惠性学位400多万个;31个省(区、市)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20个省份出台了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二是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大力开展。教育部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且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而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已经实现动态清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扩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教育资源、实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制度、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四是特殊教育惠及更多残疾儿童。全国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12年免费教育,全国各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2020年,我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园)生2.26亿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点评: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有学上”是教育脱贫攻坚的关键词。透过2020年基础教育各项数据可以看到,义务教育已基本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向着满足人民“上好学”美好需要阔步前进。

“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当前,全国各地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有序推进,遴选出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社会实践、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教育得到深入开展。

点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新时代的“五育并举”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更富有时代性与现代感,更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理由相信,以2020年为历史坐标,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不受重视的局面,将成为中国教育的过去式。

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国家层面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机制性举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加快推进,全国累计有20个省份的普通高中全面实施了新课程、使用了新教材。202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和全员培训启动实施,全国约800名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训受益;全国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为积极深入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推进跨学科、综合化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点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一步体现国家意志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与高瞻远瞩。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在基于学科本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在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育人价值,由此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使得普通高中的学科育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了我国课改的重要突破。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实现新突破

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在推进机制上注重强化内外联动、部门协同、凝聚合力,在政策价值上对于维护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强学校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长期以来学校办学存在的“管得过多”“缺乏动力”“保障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形成了明确的改革定位、提出了科学的治理举措,促进了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

点评: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希望通过这次改革,能真正减少各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无谓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校长、还给教师,形成蓬勃发展的学校活力,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提供强大动力。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深化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方案明确了改革学校评价,确保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和办学定位;明确了改革教师评价,突出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际、学生工作的考核评价,确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始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教育部研制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三个层面,建立了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克服“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和决定性作用。中考改革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初步建立,省级统一命题工作稳步推进,中考命题评估工作有序实施、命题质量持续提升。

点评: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总体方案》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影响我国教育的未来方向。但同时也需注意,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紧迫性与重要性,亦有复杂性与专业性,其改革过程绝不会轻松,确立新的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更加公平客观的评价方式,并非易事。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启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开局之年。基础教育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公平正义、城乡协调、优质均衡、创新高效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激发教育活力,提高育人质量,夯实教育强国根基,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云教育 K12 学生学习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