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倒逼“预约制”渐成景区标配 红线之下仍存在一些矛盾亟待破解

  • 北京青年报
  • 2020-05-06 09:54:58
加长版“小长假”已经结束。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无预约不出游”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的新亮点。在“预约制”渐成常态的趋势下,如何让游客“来之能游、游之能乐、乐之能返”,实现旅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游客和从业者的共同期待。

今年“五一”假期,疫情尚未结束,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各地采取许多新的管理措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节前就联合发布相关通知,要求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合理控制流量,确保安全有序运行。

为此,各地景区每日公布预约数额,如故宫每天限额5000人、九寨沟每天限额1万人、黄山每天限额1.5万人……通过预约可以有效控制游客流量,引导游客错峰旅游,避免游客扎堆、聚集现象,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诚如在北京一些热门景区,游客忍不住点赞景区“预约制”的实效——“山和花海代替了人山人海”“童年记忆中的北海公园回来了”。

同时,按照“实名预约制”“只开放室外区域”和“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等要求,多地景区将流量管控的关口前移,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引导,也为景区秩序带来新变。

疫情防控倒逼“预约制”渐成景区标配,但“限流30%”的红线之下仍存在一些矛盾亟待破解。比如,尽管泰山景区在5月1日执行了接待量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依然没能避免局部拥挤情况发生。业内认为,景区内部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与局部导流不到位、重要节点的管理存在短板有关。那么,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在限制人流、提振消费、优化体验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游客来之能游、游之能乐、乐之能返?笔者认为,根本出路还是创新,以新改变回应游客“诗和远方”新期待。

这场疫情已让不少景区将“歇业期”变为磨练内功的“黄金期”,并在这次假期中得到了检验,为更多景区提质升级提供了借鉴,其中包含理念思路、运营模式、技术手段等创新。“预约制”既是景区控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拓展景区全方位创新的载体。景区应兼顾经济、安全和体验,更精细、更柔性地运用市场和技术手段,通过优化线路组合、丰富游览项目、及时信息触达、实时引流错峰等措施,提升公众旅游体验。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景区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