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福建圣杯屿水下考古首日 数百年前瓷器露真容

  • 央视新闻
  • 2022-09-09 15:25:29

考古中国,文明探源。中华文明5000年,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交相辉映。在广阔的蓝色疆土上,海上丝绸之路勾勒出中华民族和海外交流互鉴的轨迹。

大约700多年前,一艘满载龙泉窑瓷器的船只在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沉没。这艘船上发现的多件瓷器标本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历史细节,但是仍有诸多谜团待解。8日开始,圣杯屿水下考古正式开始发掘提取文物,我们将拨开海底泥沙,见证海运盛景。

遗址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航线交汇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水下遗址位于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东北距离圣杯屿200米,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和东洋航线的交汇处。船体残长13.07米,最宽处3.7米;残存6道隔舱板,推测至少有7个舱,舱宽一般为1.5米,最宽的北3舱宽度达2.6米。船舱内发现大量瓷器,去年就采集到龙泉窑瓷器标本近700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考古发掘水域潮水复杂 暗礁众多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和发祥地之一,漳州圣杯屿海域潮水复杂,暗礁众多,考古工作平台就在水下遗址的上方,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船只南来北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工作平台所在水面往下大约30米,就是这次发掘的海船水下遗址。

“立体沙盘”真实还原水下遗址全貌

立体沙盘还原的依据是考古队此前拍摄的水下遗址照片,按照1∶1的比例3D还原了水下遗址的全貌,甚至包括海洋生物的位置也与考古队拍摄的照片里的位置一模一样。海底黄色的线条是考古人员在测绘时的钢卷尺,白色的线条是一条比例尺。这艘海船水下遗址被考古人员细致地划分了若干个工作区域,用代号来表示,分别是0、北1、北2、南1、南2等。

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在中国古代,船只的内部一般会用垂直于船的纵轴隔成若干个船舱形成水密,这些板就叫作隔舱板,目前在这艘海船上还残存着部分隔舱板。在船的中心位置还残存着桅座,0号隔舱板就是紧靠桅座的这道隔舱板。其余北1、北2、南1、南2也是水下考古队员给隔舱板的编号。

龙泉窑青瓷里审美意趣的变迁

按照今天的发掘任务,将会提取一部分海船里的瓷器。在此前的调查阶段,已采集近700件标本,均为龙泉窑瓷器,其中不乏精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也让我们对今天的发掘工作满怀期待。龙泉窑青瓷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之一。釉色精美,工艺精良,一件小小的龙泉窑青瓷里,蕴藏着的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趣,也折射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变迁。

当“五线谱”出现在元代龙泉窑青瓷上,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趣被刻画进文物,供后人观瞻,体会文明的厚重与隽永。高足杯,外腹口沿下,5条横线贯穿周遭,再加3道类似音符的短斜线点缀,形神相似,“五线谱纹”成了人们对此类纹样的通俗称谓。这一技法也成了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遗址的时代标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沈岳明:就是元代晚期这个时间段,到明代就没有了,所以非常具有时代特征。

“五线谱纹”走写意路线,花纹装扮龙泉瓷,更需写实。这是朵绽放在雨过天青处的小菊花,而这朵则是盛开在晚霞笼罩下,仔细观察,两朵小花,一模一样,它们是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遗址龙泉窑大碗的内底装饰图案。印模制成,所以如同孪生。不同于宋代龙泉瓷造型古朴端庄、青翠釉层少有装饰、审美意趣追求简约雅致,这些小花,则反映出元代审美向世俗化生活化的变迁。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沈岳明:到元代中晚期,印花的、刻花的都来了。印花它为了什么,追求产量,满足全国其他的普通百姓的需要以外,大量的可能就是供应海外市场。龙泉窑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每个时期都有我们说的创新。

正式发掘首日 文物陆续出水

现在前方的发掘现场情况怎么样?会不会已经有文物就要出水了?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文物筐已经浮出水面,700年前的文物究竟有哪些今天能和大家见面呢?我们非常期待。可以看到,里面都是瓷器为主,隐隐约约地还看到了一些花纹,我们的考古队员要把它们第一时间转运到设立在考古工作平台上的一个文物保护区,所有的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筐里还有海绵,这也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为什么要第一时间在工作平台上设立一个保护区域?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王昊:文物在海底浸泡了数百年,它的内部含有大量的可溶盐,盐分在脱水时会有结晶膨胀,这个有可能造成瓷器胎体和釉面的损伤,我们在第一时间进行保护梳理,目的是延缓和阻止这种结晶作用带来的损伤。首先我们需要对文物表面进行初步清理,包括海洋生物、污染物等,之后我们会对它的保存现状进行拍照记录、分析取样,之后我们就会把瓷器放入浸泡池进行脱盐保护处理。

瓷器标本描绘海上丝绸之路盛景

圣杯屿水下遗址发掘出的瓷器主要为龙泉窑青瓷。在2021进行的最近一次水下调查中,就采集到瓷器标本近700件。每一件重现世间的文物,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睹700年前龙泉窑外销瓷的样貌,也向我们描绘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

在去年采集的近700件龙泉窑瓷器中,其中一件“龙泉窑青釉双鱼洗”只有成年人手掌大,敞口、折沿、弧壁、圈足,内底模印两条游鱼,是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出水的精品器物之一。与它同款的另一件“洗”,内底的游鱼被胎体取代。元代龙泉窑为实现批量生产以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多采用叠烧工艺,上层器物圈足和下层器物内底,常常刮掉釉料,以此防止粘连。留下的这枚砖红色斑点,在专家看来正是700年前元代外销瓷的时代印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秦大树:你在海外的各个遗址会发现,凡是从事海上贸易的这些地方都会发现大量的中国瓷器,而在中国瓷器中最主要的就是龙泉窑瓷器。

去年水下调查时,考古队还采集到一些大盘残件,口径约为35厘米,在这批瓷器中,显得硕大醒目。据了解,到元代,龙泉窑外销迎来鼎盛时期,窑厂开始有意识地根据海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偏好来生产定制瓷器,远销到中东地区形体硕大的盘、碗,成了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秦大树:可能是受到西亚中东围坐吃饭的这种习俗的影响,这个阶段的龙泉窑在这些中国(外销)瓷器里占的比例,在环印度洋地区达到80%~90%,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它占的比例达到50%~60%,非常受到海外使用地民众的喜爱。

出水多件文物 数百年前瓷器露出真容

8日是正式提取文物出水的第一天,已经陆续出水了多件文物,经过文保人员的初步清理,有一些瓷器已经露出真容。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今天已经陆续提取了多件瓷器,在现场进行了简单清理,在我们面前摆放着其中的三件瓷器。现场我们邀请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孙键所长,您观察这三件器物包含了怎样的信息?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 孙键:从目前来看,船货还是以瓷器为主,特别是以龙泉窑的青瓷为主,整个瓷器的风貌呈现元代龙泉青瓷的特点。大概的年代应该是元代中晚期。龙泉青瓷是我们国家传统对外贸易的一个品种,从宋代开始一直到元朝,无论是装饰工艺、风格,都有很大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器物,更多的是适应市场化大量销售而生产的。

争取发现更多古人生活材料的痕迹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除了瓷器外,是否还有可能存在其他文物?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 孙键:在沉船考古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瓷器)船货数量比较大,其实对于考古工作来说,另外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跟人类生活形态有关的,因为在一条船上,相当数量的人群在一定的时间内生存,他们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形态,他们需要吃穿住用,所以在沉船考古中,我们一定会发现跟人类生活痕迹有关的东西。

我们在以前的沉船考古中,通过发掘会发现有动物、植物的种类,还有一些船货,例如有机质在海水长期的浸泡下难以得到保存,但是通过细致发掘,我们也会发掘丝绸、纸张。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可以更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海洋活动的形态。

关键词: 福建圣杯屿水下考古首日 数百年前瓷器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