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营销套路成为“连续剧” 优惠规则让人“心累”

  • 北京青年报
  • 2021-11-16 08:15:29

每年的双十一都让不少网友翘首以盼,今年也是如此。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不禁让人感慨“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11’了”。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今年双十一,“商家先涨价再降价,最终折扣商品比原来还贵”“说是满减,当次购物不能使用,还得等到下次购物才能优惠”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种优惠规则让人很是“心累”。

双十一旧套路未去,又添了新套路,且不少套路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误导性。无论是虚构原价、先涨后降、虚假宣传“低价”或“最低价”、以配件价格误导消费者,还是把预付款纳入“定金”范畴、隐藏优惠渠道、玩“买一送一”的文字游戏、商家单方解释限定优惠券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以复杂的优惠规则“绕”消费者,都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倍感无奈。

这些套路普遍拉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双十一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双十一的市场信誉。实际上,其中不少套路都触碰了诚信和法律双重底线。

双十一被冠以“网络购物节”,吸引了商家和消费者广泛参与,每年都以创纪录的巨大交易量将电商交易推向高潮。双十一已经成了电商市场的一面旗帜、一台引擎,成了消费者消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双十一的市场环境关乎消费者的消费质量、消费信心、消费热情,关乎整个电商市场的发展环境。在双十一期间,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呵护市场信誉已经成了消费者的普遍诉求,也符合电商市场健康发展的需求,符合市场监管的履职需求。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中消协等连年在双十一之前向电商平台及商家提出维权要求,向消费者发布消费提示或警示,这些措施对于规范商家营销行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安全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还需要监管维权部门以及电商平台拿出更多有效的治理行动。

双十一堪称电商市场的晴雨表,双十一的市场环境颇具代表性,双十一期间也是各类违法侵权问题的活跃期、集中爆发期。市场监管部门、消保组织、电商平台等应该从治理“双十一”的套路乱象入手,摸清电商交易中的营销问题和侵权规律,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治理能力。

一是依法对营销套路和陷阱进行全面排查,拉出促销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确保促销行为的简单、诚信、透明,针对违法侵权套路,不仅要告诫商家、警示消费者,还要立案查处,多动动真格。二是完善促销价格监管机制,绘制“电商价格走势图”,实现商品交易历史价格留痕,给消费者提供比价便利和选择便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监督权。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处置每一起消费者投诉举报。对投诉举报信息挖掘监管线索,如消费者投诉举报属实,在解决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对违法侵权商家进行问责。

应在电商平台的信誉管理系统和政府部门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进行联合失信惩戒,直至将商家拉入市场黑名单,让商家付出法律代价和失信代价,以此释放惩戒、震慑、教育、预防功能,倒逼商家增强底线意识,规范营销行为。还消费者一个没有套路和陷阱的双十一,现在就要下决心摁下“治理键”。(李英锋)

关键词: 连续剧 优惠规则 双十一 营销套路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