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目标的实现 普遍认为难度在碳中和!

  •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6-22 18:02:58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中国减排脱碳按下了“加速键”,也对企业适应低碳时代的发展模式提出新要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谢安,他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在减碳上付诸具体行动的并不多,主动性和自发性仍不足,未来将面临国家政策、市场化、技术进步的挑战,应主动拥抱变化,抓住行业转型的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3060目标提出后,相关各方的进展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谢安: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认知程度已普遍较高,但具体行动不多。需要提高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意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迄今为止,中国的减排负担通常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分配至省级和市级,并通过关键部门和大型企业实施,如大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企业。而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微型企业产生了中国一半以上的碳排放。因此,不能仅依靠大型企业的行动,需要全社会企业共同行动。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危中有机,脱碳不是负担,而是企业管理转型,投资转型的契机,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企业可能面临三方面的挑战:国家政策、市场化、技术进步。企业的挑战不仅仅是能源转型挑战、技术进步瓶颈等,还需要国家政策引导扶持,同时撬动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作用,一是强化政府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并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搭建好几个平台,促进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包括国际合作平台;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平台;试点示范平台。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企业目前对应对气候变化持什么样的态度?

谢安:德勤近期调研了76家中国企业,其中56家为大型企业,37%来自能源、资源与工业领域,27%来自消费品领域,20%来自金融领域,结果发现超过半数的国内企业认为推动气候变化工作应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这与发达国家企业更多认为应依赖于企业的努力的认知不同。

这一认知的形成一方面与中国体制及以“负责任大国”的理念密不可分,国内利益相关方已普遍形成了在国家顶层设计及领导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企业气候变化责任意识仍然较为薄弱,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自发性、主动性尚不足。

与此同时,企业认为,气候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总体机遇远大于风险,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候变化要求节能和能效的提升,企业将加大对技术和新设备的投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消费环节会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生产环节的资源环境绩效,消费者的绿色偏好可以倒逼企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企业积极实施减排措施将会改进投资者形象,塑造企业良好的声誉,给企业带来品牌优势和客户粘性。

中国经济时报:3060目标的实现,普遍认为难度在碳中和,制约因素主要在哪些方面?

谢安:根据德勤测算,完成碳中和工作的主要压力和难点在能源行业转型,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势必要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我国目前的能源体系还存在化石能源占比大、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电力系统灵活性不够、可再生能源消纳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作为企业也应当认识到,碳中和也意味着行业转型的机遇,如新能源、新基建、高端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行业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在新形势下聚焦数字化、数据分析、监管合规等方面工作既是新的市场要求,也是“双碳”工作的题中之义。(张一鸣)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利用 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