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行业正处于复苏初期 疫情催生旅游新业态

  • 人民网-舆情频道
  • 2020-04-07 14:42:14

前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高度市场化的旅游业是减收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景区相继开门迎客,旅游业进入到后疫情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旅游行业正处于复苏初期,但受疫情全球扩散影响,涉及我国出、入境游等相关旅游业务恢复步伐将有所放缓。有舆论表示,疫情结束后,我国旅游业会迎来报复性发展,也有质疑声认为不应过于乐观。本文将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对疫情的应对、旅游业疫情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及机遇。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产生明显冲击。游客退订酒店机票、旅游景区暂停营业……原本传统旅游黄金期——春节假期,成为旅游业“寒冬”。根据近三年春节假期旅游业数据及趋势可以判断,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收入损失至少达5000亿元。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为防止疫情扩散,全国各地加强了防控力度,如道路管控、社区管控等,民众出行意愿降低,旅游市场急剧萎缩。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除此之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出、入境旅游同样受较大冲击,尤其是疫情会降低境外游客来华的信心,入境游人数将有所减少。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全年国际游客人数将下降20-30%,或将致使数百万人失去工作。至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旅游行业全产业链告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断了游客出游的脚步,大量旅游订单取消、退款,导致旅游企业及旅行社受到“退改潮”考验,出现资金链吃紧的现象。旅游景区、酒店民宿业、餐饮业等受客流量锐减,均面临经营压力。与此同时,考虑到疫情影响面较大、时间较长,出、入境旅游不仅受到客流锐减的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预定量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旅游人”积极行动增强旅游业发展信心

(一)政府纾困政策注入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出台措施帮助旅游企业纾困,包括退还旅行社质保金、加强导游队伍劳动权益保护、出台旅游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等扶持类政策。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包括提振文旅消费计划、对医务人员免费入园政策、发放旅游消费券、设立文化和旅游产业纾困基金、开展旅游培训在线课程等措施,帮助旅游企业渡难关。这些措施不仅缓解旅游机构及企业的短期压力,更是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甚至是转型升级。

(二)旅游人蓄能练“内功”,旅游市场逐步恢复

面对疫情,我国旅游业积极展开自救,包括景区提升软硬件设施,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景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直播类活动;景区积极制定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与措施;旅游企业努力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启动旅游复兴计划等,全力为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业恢复蓄能。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3月16日,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已超过30%,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目前,全国旅游景区总体运行平稳。

(三)疫情催生旅游新业态

每次面临重大灾难发生会孕育出新的变化,或促进商业模式迭代升级。通过旅游业界的积极探索与共同努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和服务新模式:实名制登记、线下客流锐减等倒逼景区智慧化管理;云旅游、跨界卖货成为旅游企业抢滩的“新大陆”;“无接触服务”带火智能无人酒店……推动旅游行业转变模式重新获客。

(四)被疫情压抑的旅游需求或将逐步释放

旅游行业属于外部因素敏感性行业,经常暴露于多种风险之下,但也是极具复原力和生命力的行业。有专家表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较成熟产业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内生增长动力。待疫情结束后,随着国民消费需求增大,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将逐步释放,旅游业将迎来增长。

三、旅游业是否会出现“报复性”增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造成国内旅游业甚至全球旅游业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疫情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及各地政府的积极信号在不断发出,旅游人的积极“自救”,为旅游业恢复注入信心。随着疫情不断趋于好转,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旅游业或是迎来报复性增长的行业之一,舆论的期望值较高。

然而,旅游业要摆脱疫情影响,恢复正常运营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国内外交通解禁,恢复通行;二是游客出游信心得到恢复;三是酒店业、餐饮业等旅游周边行业恢复营业。游客出游信心的恢复属关键因素。当游客出游不受限后,景区接待量、线上及线下旅游企业的预定量将逐步恢复疫情前水平,旅游全产业链才有望恢复正常运转。有旅游人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压抑的旅游需求可能在今年暑期或者国庆前后大量释放。但由于境外疫情的不断扩散,旅游业短期内难有“报复性”反弹。

观察2003年非典疫情后旅游业恢复状况,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3442.27亿元,同比下滑11.24%。若叠加2002年10%的同比增速,则非典疫情影响旅游业20%左右的营收。有报道指出,在非典期间,我国对旅游业的管控时间大致为一个半月,从2003年4月11日起,直至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香港和广东的旅游警告。但直至2004年二季度,非典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才完全消失。也就是说,2003年“非典”结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旅游业才得到恢复。

相较非典时期,本次新型冠状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更为复杂。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的传播性强于非典病毒,且潜伏期长,增加病毒传染、扩散风险;另一方面,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人口流动明显下滑,涉及旅游的相关行业均受波及,或抑制旅游业回暖。除此之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53.9%。相比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这也意味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更大更深远。在此背景下,旅游业恢复自身发展,同时恢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势必会比非典疫情后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相关举措的要求会更高,难度会更大。“旅游人”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四、疫情下的旅游业有“危”更有“机”

(一)疫情暴露出新的旅游风险

疫情对旅游业造成冲击的同时,暴露出旅游业诸多风险。要想规避风险,“旅游人”需要洞察“危”与“机”。目前旅游业风险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安全保障问题,人流聚集或加大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据媒体报道,北京香山公园、杭州西湖景区、江西武功山景区等旅游景区在恢复开放后,出现了游客扎堆游览的现象。二是旅游纠纷问题,疫情期间旅游订单退款不及时、退订扣费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消费者会陷入“交费容易退费难”的尴尬境地,阻碍旅游业复苏脚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相关旅游数据显示,疫情期间(1月20日—2月29日),在线旅游消费者投诉量激增300%以上,主要围绕退改相关问题。三是旅游机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降低游客出游信心。如疫情期间备受关注的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深圳“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发生游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都在警示旅游机构需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

(二)疫情或加速新型旅游产业格局形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的大众旅游需求没有改变,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不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疫情面前,我国旅游业行业迅速反应,及时调整服务手段,也为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开辟出发展新方向、新机遇。

1.低密度、自驾、康养是关键

目前我国疫情正逐步向好发展,但复工复产带来的聚集性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受各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影响,道路交通仍会阻碍民众出行。在短期内,近郊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将会受到游客青睐。从长远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唤醒了民众的生命和养生意识,民众想获得自由、健康、舒适等体验的呼声上涨。低密度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康养类旅游产品的关注度将大幅提升,或成为旅游行业发展新方向。

2.“云”模式可寻求更多发展

疫情期间,针对线下旅游市场萎缩,不少旅游景区及文博机构推出“云”模式游览,丰富线上文旅产品创新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1)“云旅游”或成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新的突破口

“云旅游”属线上旅游直播类活动,在抗“疫”特殊时期收效良好,“云”模式正成为年轻一代青睐的娱乐方式。旅游直播不仅能与民众保持良好沟通,还锁定了部分民众转化成为潜在的线下游客,可谓一举两得。除此之外,“云旅游”模式也加快旅游景区及旅游机构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满足旅游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2)“云上文博”为文博旅游领域打开一扇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临时关闭,“云展览”“云游文博”“云参观”“云剧场”……各种形式同步上线。“云上文博”不仅让疫情期间宅在家的观众一饱眼福,满足了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同时馆方赢得好口碑,技术平台也赚足了眼球和声誉,一场共赢悄然而生,“云上文博”将成为文博旅游领域发展趋势已渐成共识。从这一局面来看,疫情虽使得线下的文博受到较大影响,但“云上文博”不仅吸引了原有的线下客户,还开拓了一些往常并不会走入博物馆参观的网民,激发了更多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这些模式体现了先进科技手段助推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服务模式创新,较好践行了文旅融合战略,并赢得舆论呼吁“云上文博”要可持续发展。这些意味着,综合文旅融合战略、技术与文化融合、供给侧机构改革、受欢迎程度等亮点的“云上文博”,势必会成为文博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

3.“新基建”释放新动能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字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健康码、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等数据工具广泛应用。从政府决策部署到企业复工,数字“基础设置”功能凸显。当前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即,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消费模式有望带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数据科技正全面融入旅游产业并发挥重要作用。“云旅游”“5G+旅游”“大数据+旅游”等数字化应用模式将为旅游产业发展释放新动能。

除此之外,疫情防控倒逼景区加码智慧管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明确指出,在景区游览管理上,严控游客流量,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实名制登记、在线预约等已成为景区恢复开放的“标配”。景区利用大数据等科学手段,促进升级改造票务系统,使用提前预约、线上购票、语音导览等非接触方式购票和健康游览,最终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

4.精准推广计划有望助力旅游企业摆脱经营困境

当疫情结束后,民众的出游需求将逐步释放,机场、火车站、旅游景区等地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户外游、国内游将成为出游的主流。对此,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应把握好机遇,针对游客出行特点,积极做好分析研判,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等方面做足功课,吸引客流。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发布的《15项发现和待启动的旅行: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选择在5月旅游的比例为16%,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或出现旅游小高峰。(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文旅舆情小组左薇 吴汉华等)

关键词: 旅游行业 新业态 产业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