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活力中国行丨天山脚下种起了“盆盆菜”
- 科技日报
- 2025-01-25 15:38:05
不过,记者这次探访的主角不是草莓,而是这两年才落户镇子的“新成员”——盆盆菜。这一新成员听说还是从山东远道而来。
“快进来看看,这几天阳光好,绿菜可长得好呢。”在大棚外,“九菜一田”农庄负责人刘爱珍热情地招呼着大家。掀开厚重的门帘,没走两步,满眼皆是绿色。
“盆盆在哪?”听到记者的疑惑,刘爱珍俯下身子,拨开茁壮的菜叶,淡青色的长条盆显露出来。仅在这座大棚里,就有1800个这样的种植盆。
大棚里还套着小盆,这对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板房沟设施农业来说,还是个新鲜事。
刘爱珍告诉记者,之前她和家人已经在山东寿光种了十多年的盆盆菜,产品十分畅销。2021年,她来到新疆,将“盆盆菜”技术带到乌鲁木齐县,并在板房沟镇承包了4个设施大棚进行适种。
和技术一起抵达的,还有来自山东的三十吨“蚯蚓粪”。“刚开始村民不理解,本地又不缺土,为何还要从山东拉土。”刘爱珍说,新疆的土壤盐碱含量高,尤其是反复浇水后容易板结,导致透气性差,抑制蔬菜的生长。
“你看,这个‘蚯蚓粪’软绵绵的,不光营养丰富,透气性还特别好。”刘爱珍说着,随手抓了一把土进行演示。记者观察后发现,这种特殊的生长基质颗粒要比普通土壤大一些,颜色也更深一些。
技术和材料一到位,刘爱珍就立刻开始试种,但从山东带来的十几个蔬菜品种,有一大半都“水土不服”。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她最终选取了毛白菜、上海青、茼蒿等6种叶菜进行种植,大棚也从4个增加到6个。
在大棚里,记者发现盆里的绿菜虽然郁郁葱葱,但比市面上同类品种的“个头”要小一号。“你可别小看它们,一盆能卖到15元。”刘爱珍说,虽然现在冬天也能吃上从外地调运的各种蔬菜,但对于追求新鲜度的饭店和消费者来说,这盆现吃现摘的盆盆菜,却是冬日里不可多得的“宝贝”。
现在,“九菜一田”农庄的盆盆菜已经不愁销路,每天有150盆绿菜发往乌鲁木齐市的各大饭店,也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买几盆绿菜种在阳台上,体验一把田园生活。
在设施大棚的一侧,农庄还建起了专门存放回收种植盆和基质的简易大棚。“我们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因此不会污染基质,再添加营养元素和有机肥后,基质还能继续循环利用。”刘爱珍说。
记者离开时,刘爱珍还在棚里忙活。她说,棚里一年四季离不开人,春节也会在大棚里度过,为市民守护好“菜篮子”。
关键词:
- 新春走基层·活力中国行丨天山脚下种起了“2025-01-25
- 台湾同学的回乡路|过年既是一顿重庆火锅,2025-01-25
-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高架特大桥实现全桥合2025-01-25
- (新春走基层)辽宁大连:小草莓“抢鲜”上2025-01-25
- 粤北韶关为南来北往旅客打造年味归家路2025-01-25
- 浙江:12支专业找矿队伍开启地质找矿“大会2025-01-25
- 置地廣塲花团锦簇贺新岁 呈献 Nicolai B2025-01-25
- 微众银行面向AI智算场景推出金融业首款自研2025-01-24
- 全棉时代《棉的100个家》春节主题短片上线2025-01-22
- 杰克科技“孝心缝”:一针一线缝出爱与希望2025-01-22
- 金包银:黄金饰品化的主流产品2025-01-21
- (神州写真)青年担纲家庭“过年主理人” 2025-01-20
- 北京海关查获卷烟187条2025-01-20
- 春节临近 各地装扮一新年味渐浓2025-01-20
- 施行近30年,为何仍有职工难以“双休”?2025-01-20
- 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如何让银发族安心“2025-01-20
- 佳节将至餐饮频繁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2025-01-20
- 养猫五月在宠物医院花费过万 宠物医疗为何2025-01-20
- 大寒伊始我国多地暖热将达鼎盛 但大暖后要2025-01-20
- 施行近30年,为何仍有职工难以“双休”?2025-01-20
-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偏高 江南华南森2025-01-20
- 大寒节气北京今天晴朗在线 最高温9℃较常2025-01-20
- 华南多地海域发生赤潮 专家提醒:不要去赤2025-01-20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2025-01-20
- 跟着节气过日子:严寒岁末 大寒节气看哪里2025-01-20
- 江南等地大寒开场暖意明显 未来三天我国大2025-01-20
- 机场城市发展蓝图新品牌 “世桃比亚”推介2025-01-18
- 杰克科技:连续14年全球销量第一,30周年再2025-01-16
- 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多重密蜜赏”迎新年2025-01-15
- 南沙区第四届文创大赛获奖结果公布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