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超过1.3万亿斤 消费环节仍是粮食浪费的“重灾区”

  • 中国商网
  • 2021-05-26 11:34:15

我国粮食损失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5月23日,中国商报记者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在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我国每年粮食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在消费环节,浪费的食物更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粮食产后损失该如何减少?

收购和储运环节粮食损耗率已有下降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

储运、加工环节为何会产生粮食损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在储运环节,农户储粮损失仍然突出,存在部分农户储粮设施简陋、缺少科学储粮知识、区域产后烘干能力不平衡等问题。另外,仓储设施老化和布局不合理、标准化规范化运输程度不高、缺乏农村物流装备、运输组织方式不科学、粮食物流遗撒、冲击破碎等原因也导致了粮食损耗。在加工环节,因过度加工、加工工艺落后等因素,面粉、大米出品率不高,未形成营养导向的加工体系。有研究表明,若减少大米抛光次数,使用适宜技术装备,可降低碎米率5个百分点以上。

目前,在收购、储运环节,粮食损耗率明显下降。“‘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以来,粮食主产区已推广建设总规模约1000万套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据初步估算,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可由8%降至2%以下。另外,在粮食仓储方面,推广应用气调储粮、低温和准低温储粮等技术,国有粮食储备仓库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已降至1%以内。”王宏说。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环节仍是粮食浪费的“重灾区”。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集体食堂、个人和家庭都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全社会宣传未形成有效合力,科普宣传针对性不强,做好公益性宣传还有很大空间。”王宏说。

如何减少粮食损失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超过1.3万亿斤,每年大约有70%的粮食通过流通环节进入消费领域。如何减少粮食损失?

在粮食储运环节,储运减损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粮食保质降耗。王宏表示,我国仓储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铁水联运接卸技术、粮食铁路运输专用车皮和专用散粮车、集装散粮物流装具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流通效率,减少了粮食损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奕表示,“平房仓横向通风成套储粮技术”成果已在全国7个储粮生态区、24个省(区、市)的100多个粮库推广应用,累计储粮300多万吨。“十三五”项目成果实现了稻谷保鲜储藏损耗控制在1%以内,提高了我国粮食储备科技支撑能力;实现了通风水分损失控制在0.3%以内,降低粮食干燥和仓储能耗20%以上,企业增收、降低运行成本效果显著。

在粮食加工环节,要利用适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降低损耗。“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开展大宗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避免过度加工导致出品率过低,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积极挖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开展增值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王宏说。

张永奕表示:“目前‘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和新修订的小麦粉国家标准引入了适度加工技术,进一步落实了节粮减损的行业要求,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的粮食安全保障法拟就‘粮食节约’设立专章。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已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节粮减损相关规定。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强化节粮减损举措考核,推动地方狠抓节粮减损工作,同时,健全节粮减损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适度加工、粮油机械、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系列标准。”王宏说。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浪费 消费环节 重灾区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