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套新的现代金融体系 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 成都商报
  • 2021-05-25 15:59:16

5月22日,以“大国双循环·大城新格局·开放新势力”为主题,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2021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都)论坛在成都举行。

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等顶级专家学者,以及专业机构、上市公司、新经济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解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并以成都为样本,为城市发展聚势谋局。

“大家有很多疑问,中国经济到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未来是不是还能继续保持增长?我自己的判断是,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几轮调整,未来5~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论坛上,姚洋就中国经济调整和未来前景作了主旨演讲。在他看来,经历过去十年的调整之后,整个世界都将进入新一轮长增长周期,一般而言,这种技术长周期可以持续10到20年时间。

姚洋还谈到了他对成都的印象。姚洋提到,国际铁路港的建设令他感到震撼。“成都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但是由于铁路港的建设,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开放城市,成都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去,我想这是成都腾飞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以“开放与稳定:金融化改革的下一程”为题,深度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金融改革的方向。他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一套新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金融危机的底线。

此外,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刘军伟在论坛上谈到了对成都建设门户枢纽城市的路径建议,他表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成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对国际供应链中科技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配置力和主导权。“我认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成都融入到这种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一个必然要求,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作用于国际供应链中的‘五流’,形成主导权和配置权。对外,在国际供应链占领关键位置,融入国际循环。对内可以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引领整个区的供应链体系来融入国内大循环”。

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则重点关注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他表示,功能区就是发挥集群效应,优化各种生产资源配置,通过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形成一个“朋友圈”,提升生产效率、物流效率、研发效率。“以出光兴产为例,日本出光兴产与京东方合作、做配套,还在成都高新区建设了发光材料制造基地。出光兴产这样的企业到了高新区,它的技术、专家、资金、设备以及供应链都来了,我们也就自然而然融入了国际大循环,也带动了国内循环,也丰富了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的朋友圈。”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高新区 双循环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