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理工科领域女性数量更少呢?
- 中国妇女报
- 2020-12-14 16:53:48
“思维能力上的性别差异并不存在,我完全感觉不到,我觉得自己逻辑思维比形象思维更好,可能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比性别之间的差异更大
国家应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支持女性从事理工科领域的工作”
12月7日,清华大学最高荣誉奖学金——202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开始公示,今年拟获奖的10名清华学子中,有3名是女生,且全部是理工科学生。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从2008年到2020年,清华大学共有81位男生、28位女生获此殊荣,女性获奖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因准备繁忙的期末考试,今年拟获奖的三位女生未能接受采访,但她们依然引发大量的讨论与关注。目前高校在读的女生怎么看女生不适合读理工科这一性别刻板印象?记者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在读的理工科女生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专业选择:“更多依据个人喜好和意愿”
冯译萱、苏铂烨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物系和物理系,目前已经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深造。苏铂烨对理工科的兴趣源于对世界强烈的好奇与探索欲。提到自己的专业,她整个人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亮闪闪的眼睛里充满对未来的期冀:“我当时就是想学物理,研究最基本的粒子规律就可以从理论上推出所有的事情,不是很有趣吗?”
兴趣之外,个人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等也是影响她们选择专业的要素。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会主席杨晓宇主攻应用数学方向,是科研、社会工作两不误的优秀学生。杨晓宇谈到,高中时读理科是综合多种因素的决定,最重要的是理科成绩明显优于文科。冯译萱同样进行了理性的考量:“我选择理工科是觉得就业面宽一些,而且我理科还学得挺好。” 苏铂烨还结合本专业的情况,谈到了就业对专业选择的反向影响:“如果一个领域男性过多的话,女性进入会更困难一些。我这个方向清华物理系所有的老师都是男性,这就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成就兴趣的路上,家庭的支持不可或缺。记者在交流中发现,几位受访者都成长于开明、包容的家庭氛围中。苏铂烨说:“从高中以后我所有的事情就都是自己做主,父母很尊重我的决定,专业选择更多依据我的个人喜好和意愿。” 杨晓宇坦承,身边多少会有一些认为女生更适合文科的声音,“但是在我们家还好,从小到大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学业上的选择,父母都没有给我什么性别上的限制,更多还是看个人意愿。”
专业能力:“我想证明‘男理工、女文史’这句话是错的”
对“男理工、女文史”这一传统说法怎么看?冯译萱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充满信心。她谈到,在求学经历中可能有人会说,女生总是在中学起步阶段成绩好,往后就会潜力不足、不如男生。“但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我反而越来越进步,所以我很开心。我想证明他们的话是错的。”她的脸上闪过一丝小小的倔强与骄傲。苏铂烨的感受是,思维能力上的性别差异并不存在:“我完全感觉不到,我觉得自己逻辑思维比形象思维更好,可能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比性别之间的差异更大。”
杨晓宇同样不认为在理工科的学习中,女生存在天赋上的劣势。她更强调个人努力在学习表现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无论是男生或是女生,“学业上的事情很多时候是花精力、下功夫去做就能够做好的。”
魏国琴从北京大学生物科学博士毕业,现在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她分享了不同求学阶段的切身感受:“本科学习和实习阶段,我觉得班上成绩好的确实是女生更多。整个博士阶段,就我认识的出色的学生而言,男生在数量上并不是压倒性的。现在我身边的环境中,更是有非常多出众的女性科学家。”
就业选择:“社会应鼓励更多女性从事理工科领域研究”
在天赋和能力上不存在劣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理工科领域女性数量更少呢?
冯译萱告诉记者,她的导师很期待推动一个更平衡的科研环境:“老师都很欢迎女生读理工类专业的,因为本身女生就少,一个专业全都是男生感觉也不太和谐,老师有时候会更希望能有女同学来选他的专业方向。”
另外,导师对女学生的培养上存在一些现实上的顾虑。杨晓宇说:“到了读博期间,女生的选择也确实会影响老师的培养,因为老师在一个学生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会有很多女生因为结婚生子放弃科研的情况,这对老师来说其实是非常大的损失。国家应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支持女性从事理工科领域的工作。”
魏国琴谈到身边很多优秀女科研工作者的经历时,深感女性真正实现个人选择的自由,需要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进一步推进。“我认为这不是女生一个人的选择,而是整个家庭的选择。当一个男人要去闯一番事业的时候,大家都默认他的伴侣,应该站在背后支持他,承担起所有的家庭照料。如果这个观念被真正改变,大家认为不管是妻子还是丈夫,当你决定要去成就某项事业的时候,整个家庭都会尽力来支持你、帮助你的话,这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受访者的一个共识是,由于女性需要承担更多家庭照料责任,因而在深造的过程中会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选择家庭还是科研?这个看似女性个人的选择,却指向依然有待改善的性别文化环境。(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见习记者 范语晨 高越)
关键词: 理工科领域研究
- 两部门发布《意见》:要求各部采取针对性举2022-01-24
- 邓长昌:尽快对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系统2022-01-24
- 黄月珍:推进综合改革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荣:优化创新生态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2022-01-24
- 黄玲:全方位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在创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构建政府公共数据服务体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国推进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 2022-01-24
-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2022-01-24
- 云南安宁打破农民职业发展“天花板” 开展2022-01-24
- 2021年辽宁省粮食生产形势喜人 粮食总产量2022-01-24
- 春节期间辽宁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2022-01-24
- 辽宁海城市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52022-01-24
- 辽宁盘锦公布12件民生实事 推进高质量发展2022-01-24
- “有梦 有为”周末青年志愿行动在李沧举行2022-01-24
- 听·见 | 动画师变身面塑传承人,这个802022-01-24
- 26名群众代表青岛占俩!高二学生成省政协旁2022-01-24
- 追踪丨全民接力,传来好消息!即墨失联3天2022-01-23
- 立案查处!青岛昌明置业有限公司森林公园项2022-01-23
- 半岛验房丨胶州亿阳金都馨城毛坯房墙面锈点2022-01-23
- “乐动市南”!逛街时与艺术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间烟火气!逛吃、选年货、置办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湾夜静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遗专家亮绝活!2022年山东省2022-01-23
- 风雨无阻!崂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足球队员2022-01-23
- 市北区探索服务赋能新路径 营造企业发展好2022-01-23
- 市北区聚焦中医药长远建设,产生“双驱动”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福州开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810亿 今年预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