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浙江先行路丨从“衰落”到“逆袭” 丽水深山这片田很有“料”_世界热门

  • 中安在线
  • 2023-06-08 06:24:10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一道弯、两道弯,弯弯180度,一座山、两座山,山山超百米。“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丽水真实写照,也曾是制约发展主因素,“弃田下山”一度成为云和县崇头镇村民过往“奔头”。

“如今奔头变了方向,大家铆足劲头往山上‘跑’呢!”正在云和梯田里开犁的村民雷陈忠开心地说,曾经靠天吃饭,如今旱涝保收,再也不为吃饭发愁了。


(相关资料图)

不愁吃的不仅是雷陈忠,如今,村民靠旅游产业吃得饱、吃得好,梯田附近农家乐民宿164家,从业人员420人,户均年营业额超过20万元,农民收入年增长保持在15%以上。

变化源于云和深挖绿色资源,依托“两山”理论打造“最美梯田”,找到了振兴乡村的新路径。

村里来了年轻人

查订单、排房间,“云谷山房”民宿主人谷小杭最近忙不停,“端午订单已爆满,想着怎么帮游客找找其他民宿”。2016年,谷小杭离开丽江,来到当时无人问津的丽水云和县坑根村,“10来位留守老人,一片片空置农屋,人望山,山看人……”她依然印象深刻,但溪水潺潺、鸡鸣鸟叫和田野千层也吸引着她。

彼时,刚开启新一轮“小县大城”战略的云和,将目标瞄准乡村,探索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谷小杭觉得创业机遇来了,她和朋友租下老屋,改造民宿和餐厅,做起了生态游生意。两年后,全国首个县级民宿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在此发布,配套政策纷纷出台。

现在,谷小杭在村里有百余名同行。他们原本外出谋生,现在却铆足劲往回跑,牛栏咖啡、猪舍茶室、灰寮酒吧……跑回村里的年轻人们脑洞大开,让曾经贫瘠的村里生出新产业。

牛栏猪舍的蝶变是“千万工程”引领乡村蝶变的缩影。得益于浙江省“千万工程”实施,坑银村通过古村居修缮、古道修复、古树保护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使得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最近,因直播客到访,更多年轻游客涌入这里,而谷小杭的年销售额也早过了百万元。

田里长出金麦子

从坑银村出来不足10分钟,一片片梯田映入眼帘。田里,村民正干得热火朝天,“还有几天就开犁节了,准备工作要做好。”景区负责人话还没落音,一旁游客便直呼:“太秀美了,从来没见过”。

秀美源于“八八战略”。20多年前云和梯田也曾“藏在深闺无人识”,大片梯田一度被破坏。2003年,浙江省提出“八八战略”,明确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这让当时的云和,下定决心要走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修整土地,完善基础设施,梯田面貌持续向美。经过3次大规模整治,2011年,云和梯田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批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一幅幅精美摄影作品推动了云和梯田出圈走红。

2022年,景区游客达到16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3500万元,日益完善的景区周边基础设施,也吸引大量农创客、新农人返乡创业,梯田景区里,超过170幢空闲农房实现“二次利用”,5000余亩梯田被修复,土地抛荒率从2016年的45%下降到目前5%。

梯田尽头,村民正盘算,今年金秋时节,梯田里的金麦子能吸引多少游客来。

山里有了新系统

山里人越发明白,日子好起来受益于秀美风景。想要吃好生态饭,就要端好生态碗。

“这里,可以对火灾预警,这里,可以看到是否有人破坏植被,还有这里,可以多角度监测生物种群。”崇头镇党委书记刘锋对着大屏幕如数家珍。

目前,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的云和梯田,正全面开启湿地保护“云上智控”系统建设,“目的就在更好守护绿水青山,端好生态饭碗”,刘锋介绍,系统可以实现湿地基础网络、小气候环境监测、鸟类监测识别等湿地监测智控管理,有效保护湿地植被、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临近午间,一束日光穿透云层,将梯田中的水照得发亮,刘锋和他同事们,正讨论如何将“互联网+湿地公园宣传+资源保护”进一步数字化,让“金山银山”再大些。(记者 刘职伟)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