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在“新十条”指引下科学做好疫情防护|世界观天下
- 冯站长之家
- 2022-12-18 18:25:00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迅速落地,很多人感觉,几乎一切都变了。
甚至,变得有点不太适应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没人催着你去做核酸检测了。
出入商场、超市、公园,也不用出示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了。
这个变化,大家可能都愿意接受。
毕竟,生活方便了许多。
其次,小区里面出了阳性病例了,甚至本单元、本楼层、本户出现阳性病例了,都不用强制集中隔离治疗了。
这些阳性病例的密接人员,也不用集中隔离。
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阳性的轻症患者,会庆幸有了这个政策,可以在家逐渐康复。
但是,对于一起生活的家人、邻居,做好防护的要求就更高了,被感染的概率也提高了。
现在,一张大数据预测图,在网上广为流传。
大数据专家通过百度搜索指数,推演出了各地首轮感染峰值到来时间。
北京的感染高峰时间是12月13日。
这跟生活在北京的人的感受有所契合。
看了这个预测图,请问您有什么感受?
就我看来,至少有三点感受:
第一,再次感受到,我们国家此前的三年内疫情防控政策的可贵之处。
设想一下,如果是这么快的感染速度,再叠加上新冠病毒初代毒株、德尔塔毒株较高的致死率,会是什么后果?
别忘了,就是这个新冠病毒,在美国造成了110多万人死亡!
就是因为,美国在新冠病毒传播的第一时间,就彻底“躺平”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真的被国家呵护得很好。
因此,我们国家才在这样的世纪大疫情面前,死亡人数是5000多人(不含港澳台)。
第二,病毒传播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我们一定要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在疫情的前三年,党和政府对我们保护得很到位,甚至是太到位了。
我们绝大多数人,跟病毒其实是隔绝的状态。
因为,通过尽可能细致地流调,对密接人员隔离观察,病毒其实是“被关在笼子里”的。
现在,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实施后,疫情防控就主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不管你目前所在的城市,是否出现较多阳性病例,你都应该知道,病毒离你并不遥远。
每一次出门,一定要做好最好的防护。
能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还是不要去的好。
第三,一定要做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保护。
北京、河北等地的一些感染者,发布自己经历的“阳性”过程,基本就是发烧、咳嗽、全身酸疼等,过个六七天,基本就挺过去了。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病程可能不见得会这么简单。
今年上半年,香港爆发的疫情,病毒毒株就是奥密克戎。
这次香港疫情中,死亡人员里96%的人是60岁以上的,71%是80岁以上的老人。
在全世界,基本也是这个统计规律,疫情暴发之后,死亡的老年人居多。
老年人容易“中招”,还有一个原因是,相比其他年龄段,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比例较低。
尤其是接种完第三针加强针的,就更低了。
现在,权威的科学结论已经出来了:
接种新冠疫苗,虽然不见得能够预防感染,却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率、死亡率。
因此,“新十条”才重点作出规定:
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新冠疫苗问世和接种,已经两年多了,已经证明是非常安全的了。
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真的是为了老年人自身健康着想。
因为,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做好防护,但是没法保证真的不会被感染。
万一不小心被感染了,新冠疫苗在体内,还能起一道防疫屏障作用。
帮助我们把患病的症状减轻。
总而言之,可以一言以蔽之:
做最好的防护,做最坏的打算。
做最好的防护,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减少感染家里老人和孩子的风险。
做最坏的打算,就是给老人、孩子尽快注射新冠疫苗,万一不幸感染了,身体内的抵抗力毕竟增强了。
各位朋友,祝一切安好!
文|丰 詹
- 今日聚焦:在“新十条”指引下科学做好疫情2022-12-18
- 从做鞋子到修文物:七旬“文物医生”的半生2022-12-18
- 雪雕兔成“网红” 新疆大叔21年用雪雕传扬2022-12-18
- 环球实时:【香港故事】香港毛笔博物馆创办2022-12-18
- 世界通讯!广州南沙面向香港推介最新“政策2022-12-18
- 开通倒计时!青岛地铁4号线票卡抢先看 每2022-12-18
- 环球讯息:气温回升,出门运动2022-12-18
- 核酸采样屋变发热诊疗站 方便居民就医_焦2022-12-18
- 男子自称感染哭株全国罕见,两眼肿成缝一直2022-12-18
- 当前播报:回眸2022|平凡,也可以闪闪发光2022-12-18
- 免费单人单管!莱西设立考生专用核酸采样点2022-12-18
- 不得停业、惜售!青岛紧急发布加强防疫药品2022-12-18
- 半岛聚焦丨青岛出发,直飞日韩!山东开启新2022-12-18
- 每日看点!新华全媒+|海南努力为“候鸟老2022-12-18
- 【聚看点】作家西西去世 享年85岁2022-12-18
- “热一年冷三年,世界杯后怎么办?”——义2022-12-18
- 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2022-12-18
- 时隔35年!当事人重回13岁被拐地:期待明天2022-12-18
- 新资讯:河钢集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2022-12-18
- 重返陕西13岁女孩被拐地,当事人:不再被恐2022-12-18
- 转阴后就能放飞自我?专家紧急提醒2022-12-18
- 辽宁鞍山一商铺门前发生爆炸,幸未造成人员2022-12-18
- 新华全媒+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品牌翅膀2022-12-18
- 今日报丨浙江感染人群近8成是中青年,预计2022-12-18
- 西安一油站新添“加油机器人”全程干活无需2022-12-18
- 家人相继加入“羊群”,我家最后留下做饭的2022-12-18
- 环球观点:发烧了该不该盖被子2022-12-18
- 核酸采样点变身“发热诊疗站”,这个操作让2022-12-18
- “休假和收入都多了”是怎么做到的?2022-12-18
- 环球视讯!扎根大漠 逐梦棉田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