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唐山市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建设规划》正式出炉

  • 河北日报
  • 2022-08-31 02:51:19

日前,《唐山市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为唐山市全面开创“三个努力建成”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2025年,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建设取得重要成效,成为承接京津产业合作支撑地,世界级城市群支撑地,生态环境改善支撑地……透过《规划》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这一重要支撑地正逐渐发力。

在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唐山正谋求最大化发展,全力打造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强市——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协同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等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生态、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城镇五大体系。

产业共兴,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紧紧抓住的“牛鼻子”。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规划》中将“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摆在了“建设京津冀产业圈一体化的重要支点”的重要位置。

“不能说‘捡到筐里的都是菜’,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转移,而是要借此机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经济处处长李晔说,通过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链条,才能更精准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作为工业重镇,唐山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坚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增量,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如何让这些产业摆脱“单兵作战”,实现有机结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是关键。《规划》明确开展链化升级行动,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重点打造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4条标志性产业链,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信息智能4条成长性产业链,基因技术、类脑智能、空天开发等N条前瞻性产业链的“4+4+N”现代化产业链条。

为全面提升全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唐山实施稳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高效运转、协同升级。

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加强平台建设。《规划》提出,加强建设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两个承接性主平台,以及玉田老字号产业园、滦南(北京)大健康产业园、京唐智慧港等特色平台,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实现错位共赢发展,并坚持重点突破、深度融合,协同完善与京津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产业项目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产业协同的科技保障。

《规划》提出,唐山努力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点,对接京津创新源头,聚焦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拓展“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创新模式。

科技开放合作的同时,唐山也正加强科技招商,强化成果转化服务,不仅加强高新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机构等吸引力度,还借助京津优质资源,采取“互联网+技术转移”模式,推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促进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充分流动。

企业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活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竭动力。《规划》明确将通过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式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高水平人才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人才培养,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城市共联,撑起“轨道上的京津冀”

“复兴号”列车从北京出发,以350公里的最高时速在京津冀大地上驰骋,把越来越多城市囊括进“1小时交通圈”。奔驰涌动的交通大动脉,让世界级城市群正在京津冀浮现。

对于唐山,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则需补足自身城市发展短板。因此,《规划》明确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加快城市和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着重发力。

以中心城区和曹妃甸滨海新城为“双核心”,以组团区、县城和县级市城区为骨架,以重点镇为支撑,一般小城镇为补充……唐山正加快构建网络化、组团式、开放型的“双城四副多点”城镇空间布局形态,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空间载体。

“双城”,即中心城区和曹妃甸,是构建唐山城市空间布局的双核心;“四副”即迁安市、遵化市、丰润区和滦州市,是唐山市东北、西北、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提高经济实力和人口聚集能力,布局建设高等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成为唐山城市副中心;“多点”即古冶区、迁西县、玉田县、滦南县、乐亭县、海港经济开发区、芦台经济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加快建成区扩容提质,持续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更好适应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需求,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小城市。

以打造新时代引领唐山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唐山统筹路南、路北、开平、丰南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围绕产业更强、功能更优、形象更美,着力提升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同时以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将唐山新城、唐山花海、南湖片区、东部片区、河钢唐钢南区、城南经济开发区、京唐智慧港等片区打造为“城市门户区”“城市后花园”“城市会客厅”“城市更新示范区”“城市转型引领区”“产城互促融合发展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

日前,京唐城际铁路唐山站改造项目完成重点线路拨接施工,该铁路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后,北京到唐山的运行时间仅需30分钟,将构建起京津唐“半小时”经济圈。

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规划》明确提升交通物流服务京津能力,完善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互联互通和市域内交通运输通道,提升海港、空港、陆港功能,构建内外贯通、高效便捷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京津唐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旅游圈。

城市相连,物流相通。唐山着力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优化枢纽场站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加快推动海铁、公铁、陆空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同时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场站建设,推进枢纽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

共建共享,释放民生红利

昔日雾霾锁城,如今蓝天碧水……8月9日,在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美丽河北》图册中的两张反映唐山空气质量变化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样的绿色嬗变,也让唐山逐渐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支点。

协同发展,出发点在民生,落脚点也在民生。生态环境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规划》提出,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等行动,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改善。其中,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突出区域协同、措施协同、污染因子协同,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削减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协同推进,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以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集中区域为重点,强化重点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全面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保护,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通过矿山修复、河湖与海洋生态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等方式,统筹开展生态修复,并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高效利用,重点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工程等。

协同发展的红利不只体现在生态上,更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

根据《规划》,唐山将从加强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等方面,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支点。其中,通过加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提升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力、深化职业教育共建、推动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等措施,不断增加民生福祉。同时,积极搭建承接首都医疗服务功能疏解转移载体和平台,引导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唐山拓展,并强化京津冀检查结果互认、影像资料共享,推进三级医院和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专科领域合作项目,提升协同专科诊疗水平。

为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唐山将深化跨省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工作,扩大政策覆盖面;做好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相关工作;全面推动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推动与京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标准互认。同时对标京津先进经验,推进全市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并加快与京津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区域内救助政策衔接统筹,推进对象认定、救助标准、信息系统合作共享,加强救助事项协同办理、资源统筹使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王育民)

关键词: 唐山市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建设规划 现代化沿海强市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