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头条丨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各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新华社
  • 2022-07-29 09:33:06

原标题: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各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黑龙江等20个省份落地,上海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江西等7个省份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卫生健康委28日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多措并举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医药、医疗、医保联动改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化医改就是要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推进深化医改任务的系统集成、落地见效,取得了积极进展。

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医药改革是缓解群众就医负担的重要环节。内蒙古牵头10个省份,开展临床常用药带量采购,平均降价超过50%;陕西等省份通过定点生产、协商调剂等方式,解决短缺药供应保障问题;云南等省份完善处方审核和点评机制,促进合理用药……近年来,各省份落实国家集采,开展省级集采和省际联盟,协同推动医药和医保高质量发展。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各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19年取消耗材加成,同步调整运行机制。”许树强说,其中,安徽省推进编制“周转池”制度,合理增加医院人员编制;山东省改革职称评审机制,评聘环节不受岗位限制。

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的发力点。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昱介绍,福建在全省推广三明经验,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目前,全省9市1区人均拥有医保基金量差距缩小23%,省级统筹调剂比例提高到50%,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支付比例提高至90%。

“城乡卫生”促融合 “疑难重症”提水平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据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黑龙江等20个省份落地,填补了地方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儿科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山西等省份积极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北等省份探索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2月2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杜丽群(左)向阮毅燕医生了解罕见疾病用药及其价格情况。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老少边山”地区,城乡卫生健康融合发展助力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重庆市黔江区区长周恩海说,十年来,黔江区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四家新医院,区内就诊病人比例稳定在90%以上。过去黔江的百姓看大病要花4个多小时车程到重庆主城,黔江离主城近300公里,非常不便,如今边远山区老百姓不出区也能看大病、治好病。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地方有着辐射引领作用。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协和医院累计派出3000多人次医疗援助人员支援全国29个省份,联合多方创建中国罕见病联盟,积极推动罕见病诊疗研工作。同时,积极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工作,推动远程“指尖就医”。

医疗卫生人才稳增长、优结构

人才是卫生健康事业的核心资源。

截至2021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达1398.3万人,卫生技术人员占比80.4%;“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年均增长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提高到42.1%、医护比提高到1:1.15……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6月7日,在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团结村卫生室,村医陈莉(右)协助村民陈志珍通过远程诊断系统问诊。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许树强表示,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十四五”期间,将从两个方面重点推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培养培训,进一步扩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模。优化专业、城乡和区域布局;发展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

二是健全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相关编制标准及如何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医务人员是深化医改的主力军。要更加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许树强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提升和改善薪酬待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创造良好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入手,进一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董瑞丰、顾天成、李恒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