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搬出大山 安居乐业(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 人民日报
  • 2022-07-18 15:23:25

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贵州有192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现代化居民小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贵州通过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重点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十三五”时期,在统筹安置点周边教育资源基础上,贵州投入180亿余元新建、改扩建配套学校669所,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通过创办就业帮扶车间、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稳定就业;949个集中安置点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贵州多措并举保障搬迁群众各项权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就近上学 提升质量

“以前到镇里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现在1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还有明亮的教室和各类有趣的活动,大家都很喜欢。”黔西市锦绣学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李彤彤,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十分满意。

2018年,李彤彤一家从黔西市金兰镇金兰村搬到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花都社区。一家人住上了安全宽敞的大房子,李彤彤的父亲李玉祥说:“当初进城前还担心娃娃读书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锦绣花都社区安置点共有来自该市24个乡镇的4044户、18005名搬迁群众。为保障易地搬迁群众孩子就近上学,黔西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地广州市花都区援建了锦绣学校。

教育是易地搬迁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贵州将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作为优先任务,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全覆盖。

除完善配套设施外,贵州在统筹用好用足现有教师资源的同时,采取特岗教师招聘、引进、考调、跟岗、交流学习等方式,配优建强安置点配套学校师资力量。其中,以遴选县域内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为主,累计配备安置点配套学校教师3万余人。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也让孩子告别了跋山涉水上学的历史,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分类施策 稳定就业

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易地搬迁安置点花滩社区的一家服装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缝纫机,整个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车间工人胡友容说:“搬到这里后,在家门口就有工作,可以照顾一家老小,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日子很安稳。”

车间负责人余洪贵介绍,厂里主要生产消防服、衬衫、内衣裤等服装,目前有50余名工人,“全部投入生产后,可以解决100人的就业。”

育才社区是铜仁市松桃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微工厂”,工人都是50岁以上。走进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忙着给填充好的布偶封口,今年52岁的张桂英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缝500个左右,能挣到差不多40元钱。”张桂英的身旁,布偶已经堆成了小山。经松桃县生态移民局牵线搭桥,该县经开区一家玩具厂在育才社区设立了“微工厂”,将简单的手工活交给中老年人做,目前已有38人在此稳定就业。

“微工厂”等一系列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的举措,在贵州遍地开花。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贵州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加大就业创业、产业配置、技能培训等支持力度,并根据安置区规模、分布和搬迁群众年龄结构、就业能力等分区布置产业,分类解决就业。

在各类利好政策保障下,贵州搬迁群众就业由保脱贫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截至今年6月底,已就业41.45万户92.99万人,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多重保障 就医方便

到县人民医院600米、县中医院300米、社区卫生室不到100米,对于家住铜仁市江口县梵瑞社区的腾伍仙老人来说,现在看病不仅距离近、选择多,负担还轻。

“现在政策好得很,看病就在家门口,还能直接报销,很方便。”2018年,腾伍仙一家从江口县凯德街道双岑村搬到梵瑞社区,原来看病需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缩短至5分钟以内。

腾伍仙就医方便的背后,是贵州久久为功做好搬迁群众医疗保障。

为确保搬迁群众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贵州在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原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新建和改扩建规范化医疗卫生机构411个,为759个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设施设备和医务人员,搬迁群众看病就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对脱贫人口参保个人缴费给予定额资助,并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实现“三重”保障省内“一站式”结算。2021年,贵州781.72万脱贫人口、42.71万监测对象实现动态应保尽保。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8日 01 版)

关键词: 公共卫生 锦绣花都 锦绣学校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