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就要开幕了 来听设计团队讲“雪容融”的故事

  • 新华网
  • 2022-03-04 18:33:13

走进吉林艺术学院造型校区的教学楼,顺着楼梯拾级而上,穿过长长的走廊,一个细长的房间里并排摆着两块白板,近百幅“雪容融”的草稿图密密麻麻贴在板子上。没错!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就是在这个房间里诞生的。

“雪容融”的诞生过程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设计者们还有什么期待?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让我们来听“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背后的故事。

它是“万里挑一”的“灯笼宝宝”

“设计它用了300多天,给它‘护航’又过了800多天,现在它终于要上班了。”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轶博笑着说。

时间回到2019年1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全部吉祥物有效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姜宇帆提交的中国结和红灯笼创意入围,被确定继续深化修改。

设计室内的“雪容融”草稿图。新华社记者 王帆 摄

吉林艺术学院立刻组建了由姜宇帆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项目组。“要体现出稚拙感,冬季、冰雪、运动、中国元素,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的关键词。”吴轶博是团队主要成员之一。

在设计团队的手稿中,能看到很多设计过程中不同形态的“雪容融”。有的肚子圆滚滚、四肢纤细,有的只有巨大的灯笼头,有的头上还长出了冰晶、鹿角……

设计团队拿来真的灯笼挂在房间,每日盯着它找灵感。为了勾勒出“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寒冬腊月,设计团队来到室外,捏出一团团的雪球打在墙上,反复试验,再回去画在“雪容融”的脸上,观察效果。一块雪、两块雪?大雪块、小雪块?自然随意的雪块造型,源于设计团队夜以继日地思考完善。

吉林艺术学院教学楼内的“雪容融”巨幅海报。新华社记者 王帆 摄

2019年9月,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终于跟公众见面。30多个版本的不停精进,一万多幅设计手稿,“雪容融”真是万里挑一的“灯笼宝宝”。

它在“万千呵护”下茁壮成长

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副院长矫强说,吉祥物形象公布两年多来,团队一直在为“雪容融”设计新造型,搭配新场景,制作各种表情包,“雪容融”周边家族不断壮大。

如今,备受呵护的“雪容融”已成长为“顶流”吉祥物,受到全球各国人民的喜爱。回顾陪伴它成长的过程,不仅有愉悦的绘图设计,还有紧张的“秘密任务”。

“雪容融”的3D立体模型。新华社记者 王帆 摄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正式公布之前,设计团队需要把“雪容融”的3D立体模型带去北京,交给冬奥组委。矫强承担了“带娃”进京的任务。

设计方案保密是首要原则。可还没出长春,就遇到了“麻烦”。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矫强紧紧抱着装在密封箱里的“雪容融”们,内心十分紧张。“这是什么东西?”安检人员反复用安检机查看。“就是一个玩具娃娃的模型。”矫强说着,心里十分忐忑。“这个样子的娃娃从来没见过呢。材料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安检人员说着,放行了密封箱。

一起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也让设计者们跟“雪容融”共同成长。姜宇帆如今已经是吉林艺术学院研二的学生,“雪容融”坚定了她深耕设计领域的决心。

姜宇帆(中)与设计团队成员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受访者供图

“雪容融”创作团队包含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新媒体学院、动漫学院、音乐学院等多个专业方向的老师。“这是我们教学中非常完整的一个设计案例,老师都是‘雪容融’设计过程的亲历者,我们能向学生传授的细节,比书本上的各种案例都更直观,学生获得的也都是第一手信息,非常有价值。”矫强说。

去吧,去温暖世界!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目前,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比赛场馆内,“雪容融”已经接替了“冰墩墩”的工作,正式上岗。

随处可见的“灯笼宝宝”,头顶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和平友谊,头上及面部的积雪则是“瑞雪兆丰年”。“13条灯笼线,13对和平鸽,意指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吴轶博说。

借助“雪容融”,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设计团队说,着手设计“雪容融”之前,团队详细查阅了冬奥会会徽、吉祥物等资料,了解奥运文化、奥运精神的内涵;广泛查阅中国传统文化、冰雪文化的相关资料,互相讨论加深理解。“雪容融”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

“冬残奥会马上要开幕了,你们的‘孩子’已经开始上班,有什么话要对它说?”记者问设计团队。

“希望世界各国人民能喜欢‘雪容融’。”吴轶博说。灯笼有团圆、祥瑞、福气的含义。设计团队希望“雪容融”能借助冬残奥会东风,把温暖和幸运带给各国人民。

关键词: 吉林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 设计方案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