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 南京也有相关规定 但并无强制措施

  • 金台资讯
  • 2021-01-06 16:45:15

地铁上

车厢贴有“禁音”标志,但仍有乘客外放

记者早上八点从地铁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站上车,坐了地铁1号、2号、3号、4号、10号线,发现每条线上的地铁车厢里都贴有“使用电子设备时,请勿外放声音”的中英文提醒标志,并且也能听到“使用电子设备时,请勿外放声音”这样的语音广播。 此时正好是上班高峰期,车厢内慢慢拥挤起来。到了天印大道站,原本安静的车厢内突然响起一阵广场舞的音乐,一中年女子靠在扶杆上一手拿着包,一手拿着手机,而声音的来源正是这个手机。该女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手机外放的声音其实已经打扰到了周围的乘客。周围有乘客表现出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也有乘客表示很无奈,但是始终无人上前制止。

乘客说

刷视频声音太大,听不到报站声

在街访中,乘客郑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在地铁上遇到这种不插耳机、手机外放的乘客,并且前天下班时就遇到过一位。当时,站在车厢门口的一位大叔没有戴耳机,用手机刷视频,嘈杂的声音让她没有听见到站的语音,最终导致她坐过了站。

记者也发现,车厢内不少人是戴着耳机看视频的,不少人戴的是无线耳机。不过两个耳朵都“塞满”了,也会听不到报站。乘客马先生说,他戴的是降噪耳机,两个耳朵都戴上后发现,地铁报站声和噪音都听不到了,“我就在坐地铁前,在手机导航软件上设定了到站提醒功能。”也有不少乘客告诉记者,他们会时不时地抬头看车门上方的到站显示。

接受采访的另一位年轻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早上会乘坐地铁送女儿去上课,女儿会在地铁里面小睡20分钟,但车厢内有的乘客不戴耳机刷视频,声音又大又刺耳,常常吵得女儿睡不了觉。 采访中,不少乘客告诉记者,虽然希望南京地铁出台明确规定来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但最重要的,还是让市民养成一个良好的乘车习惯,相关部门也可以考虑如何引导大家自觉和主动。

南京规定

南京也有相关规定,但并无强制措施

针对列车内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南京地铁发现类似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记者采访了南京地保办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作为乘客乘车的禁止行为。该《办法》颁布后,地保办专门组织了对新规的专题学习,并将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等新增不文明行为纳入日常巡查管理范围,对在巡查中发现的这类行为严格按照《办法》规定予以劝阻和制止,保证良好的乘车环境。广大市民也能听从执法人员劝导,自觉改正不文明行为。” 记者也询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会不会考虑增加强制措施,工作人员回复:“《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于2014年5月28日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条例》对多种常见的和公共关注度高的不文明乘车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在地铁运营管理中也遇到了类似电子设备外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会在现行的法律规定下严格管理、强化宣传,另一方面将积极与立法部门沟通协调,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

此外,对于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期间无意发出的声音,大部分受访者也表示了理解。

相关新闻

正方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微信中列出了投票项目:哪些行为应纳入高铁“静音车厢”约定?这一话题又引发热议。在这项投票中,有36.9万网友支持高铁所有车厢静音,仅有4.6万的网友选择不支持。您支持吗?哪些行为应该被静音呢?也欢迎您在紫牛新闻APP新闻下留言,说说您的意见。

看视频用耳机是乘客起码的公德 演员@马伊琍 在投票微博下留言称:“强烈支持静音车厢!车厢里接听电话、听语音留言和看视频听音乐都使用耳机是乘客起码的公德。”“每次上高铁都祈祷没有外放短视频的乘客、大声聊天和嗑瓜子的乘客、随便乱跑的小孩……”网友“暴躁小刘冲浪记”说。“上次坐高铁,后排的妈妈一直抽孩子背古诗,很累想休息一下,脑子都嗡嗡的。”

反方

也要考虑一些“特殊群体” “静音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也要考虑带着孩子出门的妈妈,有时候婴儿的哭,是不受控制的。还有的时候,有些刚会走路的孩子,他就是要跑,拦不住。你怎么办?带孩子出门的妈妈也很心累。”“过年坐高铁回家,前后左右都是老乡,大家一起聊聊天感觉很亲切的,强制静音可能也让一些人丧失了旅途的快乐。所以没必要全部静音车厢,留一部分普通车厢大家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不也挺好的吗?

专家

“静音车厢”考验铁路部门智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徐骏认为,“静音车厢首先应明确标准。如果有一个人破坏规矩,怎么办?如何干预?怎么干预?一系列的规范措施,需要完善。”此外,他认为,静音车厢也给12306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徐骏认为,静音车厢应小范围试点,不应一下铺开,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此外,同一趟车中,“肯定应该保留非静音车厢”。

关键词: 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