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是规范的前提 “照章办事”才能避免“各行其是”
- 人民网
- 2020-12-14 09:10:32
遵守防疫规定,配合流调工作,许多市民在出入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时,都留过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海量的个人资料被收集。隐私保护不是儿戏,这些个人信息将被如何处理?记者调查发现,某些场所对个人信息保护措施不足,种种“不确定性”当引起重视。
一是规范要求存在“空白”。疫情发生早期,有关部门发文明确,公共场所要对外来访客如实登记。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码”已然普及,但对已登记的个人纸质信息、仍在供老人或未带手机者使用的登记簿该如何保管和处理,却没有“权威说法”。
二是不同单位对“归档留存”有不同的“内部规定”。所谓的“暂时保存”常常给不出“暂存期限”。虽然工作人员表示“不允许私自抄写打印”“不会把信息录入电脑”,但内部如何约束、外部如何监督,没有“下文”。
三是“定期销毁”大相径庭。有的说“半个月到一个月销毁”,有的称“半年到一年销毁”,甚至还有“五年销毁一次”……差异如此大,哪个科学合理?至于销毁方式,有的用手撕,有的用碎纸机,销毁彻底与否,外人无从得知。
显然,种种“不规范”蕴含诸多隐患。以往不少案例更表明,恰恰是“内鬼”作怪,将单位、公司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卖给中介或不法分子。正因如此,“公共场所登记的个人信息”不容有失。
“立规矩”是规范的前提,“照章办事”才能避免“各行其是”。管理部门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公共场所如何留存、归档、销毁到访人员的登记信息,这也是“闭环管理”的内在要求。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更要明白,出于防疫要求,登记公民个人信息,只能用于防疫以及其他合法用途,经营者更有义务妥善保管有关信息。否则,一旦泄露或滥用有关信息,必然侵犯他人隐私权。倘若发生恶意倒卖,更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勿“以身试法”。
- 住建部在全国推进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 2022-01-24
-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2022-01-24
- 云南安宁打破农民职业发展“天花板” 开展2022-01-24
- 2021年辽宁省粮食生产形势喜人 粮食总产量2022-01-24
- 春节期间辽宁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2022-01-24
- 辽宁海城市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52022-01-24
- 辽宁盘锦公布12件民生实事 推进高质量发展2022-01-24
- “有梦 有为”周末青年志愿行动在李沧举行2022-01-24
- 听·见 | 动画师变身面塑传承人,这个802022-01-24
- 26名群众代表青岛占俩!高二学生成省政协旁2022-01-24
- 追踪丨全民接力,传来好消息!即墨失联3天2022-01-23
- 立案查处!青岛昌明置业有限公司森林公园项2022-01-23
- 半岛验房丨胶州亿阳金都馨城毛坯房墙面锈点2022-01-23
- “乐动市南”!逛街时与艺术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间烟火气!逛吃、选年货、置办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湾夜静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遗专家亮绝活!2022年山东省2022-01-23
- 风雨无阻!崂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足球队员2022-01-23
- 市北区探索服务赋能新路径 营造企业发展好2022-01-23
- 市北区聚焦中医药长远建设,产生“双驱动”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福州开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810亿 今年预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2022-01-23
- 吴棉国:完善网约顺风车监管机制2022-01-23
- 爱心来接力 别样过小年!青岛市第126例、2022-01-22
- 给酒驾保驾照 让醉驾免刑责? 女子凭“运2022-01-22
- 广东海警局查获特大走私冻品案案值逾2000万2022-01-22
- 广州市消费维权服务站已超过1000个2022-01-22
- 预计今年春节期间广州外卖骑手数量平稳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