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10-14 14:01:47
近年来,实施急救、挽救生命的事件不时出现在媒体上。5月,东莞一女生课间心跳骤停,校医迅速对其展开心肺复苏术。9月,武汉某男子吃火锅时不慎被呛,经店员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转危为安。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急救时都在与死神赛跑,尽全力拯救生命。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不幸者没能获得有效应急救助,错过抢救时间。因此,全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掌握急救技能既于个人有益,更能提高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时机为发病后4分钟,其他意外伤害及突发疾病的最佳抢救时间虽相对较长,但仍遵循越快越好原则,且需谨慎处理伤口。一旦发生意外,第一时间急救能力不足、错失最佳抢救机会,后续再专业的急救和治疗都可能回天乏术。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若大量人员受伤,在专业人士到来之前先行自救他救,能够有效提高救治率和救助效率,促进资源合理调配。从这个角度看,加强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推动急救事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目前面临的问题还要下大力气解决。

一方面,群众缺乏急救知识。研究数据指出,我国大中城市仅有4.5%旁观者能够实施心肺复苏。大多数人不了解如何使用AED设备。网络上的一段视频显示,路人未做防护直接救援触电男子,导致自己同样触电倒地。另一方面,“不敢救”也是现实问题。如果施救不当,是否背负舆论重压?一旦急救失败,又将承担何等法律责任?凡此种种,反映了当下急救事业面临的现状。

应加快立法,完善急救的法律保障体系。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和建议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形成《急救法》,以此为我国急救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各地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普及急救知识夯实制度基础。此外,要特别注意为施救者界定责任,免除其后顾之忧,让大家在危急时刻敢于救人。

要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急救知识的良好氛围。应急知识和急救技能学习要从学生抓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指出,学校应向学生积极开展急救培训,培养急救教育教师,开发拓展应急救护课程资源。社会上,全国各地红十字会推广急救培训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一些城市探索建立应急救助体验馆,通过体验式教育传授急救知识。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在生命健康安全日益为社会重视的当下,普及急救知识,学习急救技能,既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自己。公众不妨将急救教育视作一门必修课,多多接受急救培训,让猝不及防化为“防可胜防”。

关键词: 急救知识 全民普及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