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冷热不均” 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 新华社
- 2020-12-18 16:03:55
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4.9%,连续第八个月实现正增长。相比之下,进口表现则“冷淡”很多——同比下降0.8%。
事实上,今年以来,这种进出口“冷热不均”的局面,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从前11个月整体来看,我国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进口12.91万亿元,下降0.5%。也就是说,在出口累计增速早已转正的时候,进口仍然没有摆脱下滑区间。怎么回事?
回答这个疑问,绕不开一个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率先在全球控制住了疫情,为中国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书记庄芮说,从“暂停键”后重启的中国,恰好能够以其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满足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出口反弹率先体现在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领域,但近几个月来,出口反弹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这是中国出口表现持续强劲的重要支撑。
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的说法。前11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57万亿元,增长5.4%,占出口总值的59.3%。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1.31万亿元,增长10.7%。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9892.3亿元,大增33%。
反观进口,始终没能“起势”的背后,是中国不愿意进口吗?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是。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说,我国进口近几个月波动起伏,整体上增速没有转正,主要是由于境外疫情影响,不少国家再次封锁,影响其复工复产。换句话说,即便中国有意下单,不少贸易伙伴也不一定能接单。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进口相对弱势,除了与国际贸易伙伴的供货能力受限有关,还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关。“现在我国企业的替代性越来越强,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境外的‘客场’,也体现在全球市场的‘中国分场’。”
那么,进口会好转吗?可以预见的是,一定会。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扩大进口是其中重要一环。上个月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这在疫情背景下殊为不易。
业内人士认为,后疫情时代,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进出口“冷热不均”有望转向“冷热相宜”。 (记者刘红霞)
- 邓长昌:尽快对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系统2022-01-24
- 黄月珍:推进综合改革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荣:优化创新生态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2022-01-24
- 黄玲:全方位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在创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构建政府公共数据服务体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国推进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 2022-01-24
-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2022-01-24
- 云南安宁打破农民职业发展“天花板” 开展2022-01-24
- 2021年辽宁省粮食生产形势喜人 粮食总产量2022-01-24
- 春节期间辽宁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2022-01-24
- 辽宁海城市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52022-01-24
- 辽宁盘锦公布12件民生实事 推进高质量发展2022-01-24
- “有梦 有为”周末青年志愿行动在李沧举行2022-01-24
- 听·见 | 动画师变身面塑传承人,这个802022-01-24
- 26名群众代表青岛占俩!高二学生成省政协旁2022-01-24
- 追踪丨全民接力,传来好消息!即墨失联3天2022-01-23
- 立案查处!青岛昌明置业有限公司森林公园项2022-01-23
- 半岛验房丨胶州亿阳金都馨城毛坯房墙面锈点2022-01-23
- “乐动市南”!逛街时与艺术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间烟火气!逛吃、选年货、置办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湾夜静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遗专家亮绝活!2022年山东省2022-01-23
- 风雨无阻!崂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足球队员2022-01-23
- 市北区探索服务赋能新路径 营造企业发展好2022-01-23
- 市北区聚焦中医药长远建设,产生“双驱动”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福州开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810亿 今年预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2022-01-23
- 吴棉国:完善网约顺风车监管机制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