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被“电子竞技”拼搏精神感动 电竞比赛成Z时代业余时间观的节目

  • 游侠网
  • 2021-08-24 09:49:19

尽管前期发生了诸多不愉快的事件吗,2020东京奥运会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电视机前的人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被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感动——这种感动当然不是奥运会独有的,也不是体育运动独占的。从跳高、赛跑到足球、篮球,如今又加上了《CS:GO》或是《王者荣耀》,越来越多的竞技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我们通常把目标与锻炼肉体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不同的、通过锻炼脑力和反应提高电子游戏水平的项目称作“电子竞技”。在当代,电竞比赛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业余时间观看时间最长的节目之一,职业选手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总是能够引起普通玩家的喝彩。

不过,我想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也许总是比不上自己上手操作完成一次漂亮的翻盘——尽管水平层次不同,自己打的总是更爽的。

说到底,“竞技”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词语总是能够与人类的肾上腺素和荷尔蒙产生强关联,而这种关联显然是很难通过显像管传递的。对我来说,高中时期在学校联赛中、在破烂的草皮上扑出那三个点球的画面远比时间更近的、我最喜欢的法国队捧起大力神杯的画面清晰;而打了一晚上《Dota2》终于在凌晨3点拿下一次胜利的喜悦也远超过上个Major中国战队翻盘夺冠的激动——在观看高水平对抗之外,人们也许更愿意亲身参与其中。

这一点大概是腾讯把“全民电竞”纳入考虑的最初想法之一。在今年1月底《王者荣耀》冬冠落幕后,腾讯电竞2021天美电竞项目计划发布会在深圳华润大厦艺术中心召开。这次发布会上,腾讯互娱天美L2工作室总经理、《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提到:“无论是北京的世冠或者是今天落地在深圳的冬冠,都代表着《王者荣耀》所有比赛中最高职业化水平、最高的制作水平、最高的直播转播水平。而拉萨的比赛……让我们能够把比赛渗透到更多的地方去。”

尽管腾讯在那次发布会中初次公开使用“全民电竞”的说法,但这一概念所涉及的筹备工作早就在进行了。《王者荣耀》的赛事体系一直是分成两路:由职业选手参加的《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冬季冠军杯、KPL、K甲,以及开放给大众的全国大赛、高校联赛,这些大众比赛都禁止现役职业选手参赛。

“我们希望在整个中华大地上,例如像世冠、冬冠甚至是亚运会,让极少数有电子竞技天赋的人拥有发光发热的舞台。同时我们相信在武汉、成都、长沙、拉萨等很多城市中也有很多用户每天在体验游戏,每天也在进行竞技。他们也有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拥有被别人关注、被别人喝彩的可能性。”

随后,在今年6月腾竞发布会上,腾讯互娱天美L1工作室总经理、王者荣耀执行制作人黄蓝枭和腾讯互娱天美电竞中心总经理、王者荣耀品牌总负责人、KPL联盟主席张易加发布了题为”全民电竞,全民共创”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们更加具体地谈到了《王者荣耀》新版本中对“全民电竞”的构想和落实。

首先是,玩家拥有了方便快捷的办赛工具。“全民电竞赛事系统”中的“同城联赛&全国大赛&主题赛”是在线上进行的比赛。经由模板化设计、依托于智能化的办赛工具,从组织到参加再到结算都非常快速而便捷。它们从一开始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满足玩家们的“日常比赛需求”。任何人或者组织,都可以轻松地举办一场比赛——这个场景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就如同公司团建会组织一场简单的篮球赛一样,这项工具也让组织一场《王者荣耀》对抗赛变得更加简便。

然后是,在这次更新中,《王者荣耀》推出了一款“全民电竞”主题皮肤,它具备鼓舞玩家的意义和作用——玩家购买这款皮肤,并参与全民电竞活动,就能获得全额的点券返还。

最后,三个新赛事(即同城赛、全国赛和主题赛)被加入到游戏中,它们是纯线上形式(直到全国大赛的后期阶段)。这种线上的、非职业的赛事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王者荣耀》电竞生态中属于大众的那一个圈层,让部分高水平的非职业玩家拥有了一个更加简便的、向职业上升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玩家加入到激烈而紧张的“竞技”中去。

除了线上的办赛工具、线上的新比赛以及为了鼓励人们参加这些内容做的一系列奖励,在游戏之外,《王者荣耀》也在进行线下的布局:随着KPL和K甲地域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以职业俱乐部为锚点的城市电竞土壤正在慢慢形成——而这种土壤正是实现“全民电竞”的重要催化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种贯穿线上和线下、能依托于地方特色的产业生态就将在一些地方率先形成,然后被复制到另一些地方,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正如全民电竞的Slogan“赢下这一声喝彩”一样,竞技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胜利或者是失败——不论输赢,突破极限、超越自我总是值得一声喝彩。这种来源于别人或是自己的喝彩总是能给人快乐和自信,创造出生命中珍贵的闪耀瞬间;而很多时候,正是这些闪闪发光的回忆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努力拼搏的支点,即使在惊涛骇浪之中,也能如灯塔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