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退保黑产链无处不在 集中退保上演人去楼空
- 上海证券报
- 2020-10-14 09:37:35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保信)日前向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发出一封提示函:随着“以租代购”公司投保车险业务的增多,一个疑似新购车辆“集中退保骗佣”的欺诈现象浮出水面,已有个别财险公司因此损失佣金千万元以上。
集中退保人去楼空
提示函称,今年5月至7月,多家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承保“以租代购”公司的新车保险业务中,不同程度遭遇因大量集中退保导致大额佣金损失的疑似保险欺诈行为。
据中国银保信了解,此类行为在同业中持续出现,多个案例形态具有较大共性,个别财险公司佣金损失千万元以上,疑似已经形成“集中退保骗拥黑产链”。为避免业内更多公司遭受同类损失,故而发出欺诈风险提示。
提示函中所曝光的典型案例显示:近期,有自称可代理大批量“以租代购”公司的新车商业保险业务的中间人,以“以租代购”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以保费分期贷款机构或其他资金提供方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保新购车辆的商业保险。
中间人以车辆数量大,保费规模可观为由,要求保险公司在保费到账次日向中间人和被保险人指定的账户返还佣金。
此案例中有4家资金方作为投保人、5家“以租代购”公司作为被保险人,持营业执照扫描件和车辆合格证扫描件,分批次向某保险公司不同分支机构投保商业保险累计千余单,保险公司按约定给付佣金近两千万元。
此后不足一个月,各投保人陆续向保险公司发起集中退保申请,该保险公司立即联系中间人和被保险人确认退保情况及佣金退还事宜。但该保险公司发现,中间人已经联系不上,部分被保险人亦无法联系。
调查后发现,部分被保险人早已人去楼空,部分被保险人的工商注册信息也是虚假的。即使尚能联系上的被保险人,也明确表示无法返还佣金。
抽丝剥茧发现三大风险特征
经过调研并抽丝剥茧,中国银保信总结出了投保主体、业务行为、投保材料三方面风险特征。
在投保主体特征方面,投保人为风控审核流程相对不规范、风控能力相对较弱的非银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被保险人为新近成立的“以租代购”公司,或虽成立时间较长但近期进行过工商信息变更,同时被保险人注册资本较低;投保业务各环节均由中间人安排,保险公司全程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了解不足。
在业务行为特征方面,投保车辆均为新购置车辆,涉及车辆数量一般为数十台以上;车辆保险均为提前购买,且投保远超基本需求的高额商业车险;要求保险公司返还高额佣金,且对返佣时效要求极高,通常为保费到账次日返还佣金;分批多次投保;投保后短期内集中退保(自首批投保业务起约一个月内)。
在投保材料特征方面,有被保险人营业执照造假情况;有新车合格证未加盖车辆制造企业的产品合格专用章情况;有购车发票造假情况。
建立核保端反欺诈机制
“退保黑产链”不法团伙之所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因为近两年来,经监管提示和媒体曝光,针对寿险领域的“退保黑产链”业务频频遇阻。绝大多数寿险公司有了警惕性,保险消费者也不再轻易上当。
而“退保黑产链”盯上的都是一些新生业务。相关制度和服务尚不完善,保险公司风控意识不足,消费者也不熟悉,恰好让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比如这次的“以租代购”车险业务,就是伴随着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业务。
鉴于新车集中退保骗佣疑似欺诈行为已造成部分公司巨额损失,并有在不同公司和地区持续蔓延、花样翻新等趋势,中国银保信提醒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应对此类业务予以重点关注,并就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各财险公司应着重关注具有上述风险特征的业务,提醒各分支机构提高风险意识;二是,各财险公司应对自身业务数据进行筛查,及时化解风险,并将已经发生的疑似骗佣案件及时汇总至中国银保信;三是,各财险公司应建立健全核保端反欺诈机制,对机动车辆发票、相关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等投保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验审查,从根本上遏制欺诈风险。
如何斩断保险诈骗黑手,将风险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对此,业内外专家多方建言:继续加强保险公司之间交流沟通,继续完善保险行业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有利于实现信息充分披露、共享与交流,有效规避风险;加强对保险行业恶意退保的管控,从制度、政策、监管方面加以完善,对保险投诉类型进行科学区分;构建保险行业反欺诈长效机制,尤其是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降低识别保险诈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