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民企如何做才能打破人才“屏蔽门”

  • 科技日报
  • 2019-03-06 11:50:31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份《2019年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报告》。在调查参与者中,民营企业占总数的60%。报告显示,企业每年的人才流失问题不容小觑,每年流失1—5人的占40%,6—10人的占20%,21—50人的占20%,51人以上的占20%。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人才难留的窘境。

此前在相关机构对近百家民营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中,有超过90%的企业把“引不进、留不住人才”作为“当前急需政府帮助解决的三个困难和问题”之一。民企面前真的存在一道人才“屏蔽门”吗?企业破解人才难题有没有一些可参照的范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走访。

给予广阔空间 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2月28日,正好是王朝宇到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科技)任总工程师满3年的日子。他有着21年泵行业工作经验,其中15年先后在ITT集团、DESMI集团、SULZER PUMPS这样全球顶尖的泵公司担任技术高管,熟谙泵在水处理、潜水、石油化工、管线输送、海上平台及电力领域的应用,掌握国际泵行业尖端和前沿关键技术。

“嘉和科技最初吸引我的,是公司所在地昆明有全年近两百天的优质空气。当然,在这个泵企业,我可以搭起一个从无到有的平台,把数十年所学释放出来。”王朝宇的加盟,迅速提升了嘉和科技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让这个西部民企实现了高温浓硫酸泵、耐腐蚀耐磨蚀泵和低温位热能回收装置用泵的“以国代进”,填补国内空白;适用于国5向国6燃油升级的烷基化泵得到了行业普遍认可;高温浓硫酸液下泵市场占有率超过80%。

装备专家邢其龙,来自江苏温州,到嘉和科技前,在一家日资公司服务。“我是来这里维修设备时认识王朝宇的,他是业界的‘高人’,一聊果然很聊得来。”邢其龙的加入,让这个泵企的新品设计得到了优化。

与此同时,就在嘉和科技准备在工艺节能、余热回收、系统节能和信息化节能领域发力时,另一位“高人”送上门来。与王朝宇的孩子就读于同一家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卫·马尔卡有以色列特拉维夫阿费卡工程学院系统与机械工程专业学士、能源工程硕士的背景,近10年来参与11个大型节能项目的工作经历,通晓节能方案、节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需要的时候,我们找对了人”。王朝宇说,目前,他们正率领团队着手产业升级,使企业产品持续向节能、高端、智能方向快速发展。

“一个方向、一个平台、一份事业,聚集了一批英才,这让企业生存发展有了最现实的力量。”嘉和科技人事行政经理罗艺说,目前,他们涉足国内外硫磷化工、有色冶炼、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提供高端泵类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已研发、生产、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多个系列、1000多个规格的产品和30多种JSB合金系列新材料,获专利70余项。

落实政策服务 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科技日报记者找到周戟时,他正要赶往长水国际机场,去出一趟“很重要的差”。“我们经过近6年的孵化,企业得到了发展,马上就要‘毕业’了。”他说。

周戟是昆明芊草生物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以前辗转在几家生物科技企业工作,2012年他决定自主创业,但这位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毕业的80后“海归”,创业起步并不顺利。经人介绍,他找到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的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

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文荣告诉记者,作为云南唯一一家生物专业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他们给周戟提供了所有海归人才和中小微科技企业政策支持和服务红利。

“起步就给了我10万元创业补助,入驻孵化器头三年房租减半,同时无偿帮助我们申报民营中小企业项目和省科技厅的创新项目,并且这些项目都申报成功了。”周戟动容地说,将近50万元的项目资金和补助,是一场“及时雨”。目前,他的团队已引进28名高学历人才,利用企业研发的重楼、云木香等天然生物活性提取技术,打开了一片市场,并同云南白药、相宜本草、上海伽蓝、美即面膜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2018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

与周戟不同,邓国宾既是西南林业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同时是云南澈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主要从事生物科技研发、生物科技转让。与周戟相同的是,他也在2012年注册公司并入驻孵化器,得到“无微不至”的扶持。孵化园区还提供专业的生物领域科研仪器设备,为企业产品研发、检测分析、中试生产、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不仅活下来了,还得以发展壮大,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活跃在从科研到市场的战线上。

“只要是民企应享有的人才政策,我们都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只要有利于民企发展,国家和省级层面没有的政策,也进行创新性地探索,就是要让民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企业活起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中心主任刘军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他们陆续设立了4个人才服务中心、20家人才工作示范单位,还建立了一批人才引进联络站。

摆脱固有枷锁 让草根人才脱颖而出

浙商是最务实高效的群体之一。在浙江台州玉环市,民营企业用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已成风气,调动起量大面广的“草根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不久前,在玉环市“企业实用人才”评审会现场,参评选手通过PPT演示、回答评委提问,全方位展示个人取得的突出业绩。现场专家评委根据评分标准,结合选手答辩情况和初评筛选作综合评分,评出20位玉环市“企业实用人才”。

获评的高正勇介绍,自己是一名从基层做起的技术人员,他要继续钻研新技术,将来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来自安徽池州的姜继发,与高正勇有着相似的经历。1996年,姜继发经老乡介绍来玉环务工,10余年间,从基层的普通车工做起,通过不断钻研探索,获得个人发明专利2项、参与公司科技研发及技术改造20余项。“姜继发在我们公司为技术研发、设备改造作出了贡献,给企业带来很大效益。” 玉环中本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倪晓娟介绍说。

此前,玉环市出台了“企业实用人才”评价管理办法,聚焦创新发展,让实用人才摆脱学历、职称的约束,靠真本领脱颖而出。玉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志主张,就是要打开一个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脱颖而出的通道。

据统计,玉环共有民营企业1万2千余家,拥有实用人才3万多人。这些人才将连续3年获得1万元的工作补助,享受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并能在流动人口积分制中加50分,帮助解决子女就学等问题。(记者 赵汉斌)

关键词: 科技民企 人才 屏蔽门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